审计署@中央部门政府采购中查出的问题及整改情况
发布时间:2025-01-09 09:50:41 来源: 阅读次数:
从《审计整改报告》来看,政府采购领域暴露出诸多问题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如今,各部门正积极行动,全力整改,力求重塑政府采购的规范与高效。
审计结果显示,多个部门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。外交部机关及驻外机构服务中心在2020—2023年8月间,有7个政府采购项目未报批采购方式,或未按规定集中采购而自行分散采购,涉及金额达906.77万元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2016—2023年的45个政府采购项目里,违规设置已取消资质、特定行业业绩等不合理招标条件,合同金额高达7335.43万元。2022年至2023年,教育部所属华中科技大学在2个采购项目中,未经批准或未经集中采购直接确定供应商,涉及金额186.97万元。交通运输部部本级在1个政府采购项目中,违规设置相关行业省部级奖项作为加分条件,涉及金额3834.4万元……这些问题严重扰乱了政府采购市场秩序,影响了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。
面对这些问题,各部门迅速响应,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整改措施。国家发展改革委针对所属机关服务中心的房产出租及资产处置问题,立即将房产出租收入纳入单位账内管理,严格履行国有资产出租报批手续,上缴国有资产处置收入,并按评估价重新入账房产。同时,所属价格成本调查中心将未计入无形资产的信息系统及时补记,确保资产核算准确。
在规范采购程序方面,各部门更是不遗余力。教育部所属的华中科技大学加强政府采购管理,严格执行采购程序,杜绝未经批准或未集中采购就确定供应商的现象再次发生。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规定相同内容的分析报告由单一司局采购,防止重复采购和资源浪费,同时严禁向企业转嫁研讨会等活动费用,确保采购活动的公平公正。
此外,一些部门还对违规行为进行了严肃问责和纠正。海关总署退还了在论坛展会中违规收取的赞助费和转嫁费用,共计179.17万元,彰显了整治违规行为的决心。水利部所属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出台多项工程采购制度,要求下属单位严格公开招标,对违规操作的责任人进行问责,以儆效尤。这些整改行动不仅体现了中央部门单位对问题的高度重视,也反映出其加强政府采购管理、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的坚定决心。
内容来源:中国招标